【保險法律專欄】我的判傷只值這麼少賠償? 拆解香港工傷賠償金額爭議

判傷賠償最公道是怎樣計算? 怎樣才知道有沒有被保險公司「壓價」?根據勞工處最新數據,2023年香港每5宗工傷索償就有1宗因賠償金額爭議鬧上法庭。更驚人的是,超過60%的工傷僱員最終獲賠金額,比保險公司最初報價高出3倍以上

「陳先生,根據評估,你的右手永久喪失15%功能,按公司標準賠償8萬元。」
「什麼?我是鋼筋工人!沒了右手怎麼養家?」

這不是個別案例。究竟保險公司用什麼方法壓低賠償?為何同樣傷勢有人獲賠50萬,有人只拿5萬?本文將為大家揭露:

  • 保險理賠員絕不會告訴你的「賠償計算黑箱公式」
  • 一宗從8萬逆襲至52萬的真實官司全紀錄(附關鍵醫療報告範本)
  • 勞工處前調解員親授「3句話讓保險公司主動加碼」技巧

如果你是以下人士,這篇文章將改變你的命運:
✓ 收到保險公司「不合理低額報價」的工傷僱員
✓ 擔心員工索償影響保費的僱主
✓ 處理工傷案件的保險從業員

實戰案例——Wong Tak Ming如何從8萬爭到52萬

——從Wong Tak Ming案看保險公司「壓價」手法與反制策略

案件背景:一場改變人生的墜落

時間:2018年7月12日上午10時15分
地點:香港九龍某建築工地12樓外牆棚架
關鍵3秒鐘

  • Wong Tak Ming(下稱「黃先生」)在固定鋼管時,因安全帶扣環缺陷從4米高墜落
  • 腰椎直接撞擊水泥邊緣,當場無法站立

傷勢真相

保險公司初診報告獨立醫療團隊報告
「L4-L5輕微椎間盤突出,3個月可復工」「L3-L5多節椎間盤突出併神經壓迫,永久喪失30%腰部功能」

保險公司的「8萬低價」是怎麼算出來的?

解密理賠員內部指引

  1. 刻意選擇最低薪資月份
  • 黃先生實際月薪$28,500(含加班費),但保險公司只採用基本薪金$18,000計算
  1. 虛報「康復期」
  • 引用過時醫學文獻,聲稱「椎間盤突出標準康復期為12週」
  1. 無視職業特殊性
  • 評估報告竟寫:「患者可轉行文職工作」,完全忽略其20年鋼筋工專業技能

內部文件曝光(基於法庭證物DCEC567/2018):

「若索償人無律師代表,優先適用『快速結案公式』:
賠償額 = 基本月薪 × 傷殘百分比 × 12個月」

逆轉勝的5大關鍵攻防

攻防1:醫療報告的致命細節

  • 黃方專家報告亮點
    ✅ 使用動態MRI顯示神經受壓情況
    ✅ 附工地模擬測試影片:「證明患者無法負重超過5公斤」
    ✅ 引用《建築業體能需求標準》指出:「鋼筋工需每日彎腰300次以上」

攻防2:薪資證據的完美鏈條

  • 成功提交:
  • 過去3年銀行月結單(顯示穩定加班費)
  • 工頭手寫出勤記錄(證實事發當月加班62小時)
  • 行業薪資調查:「同職位5年經驗者平均月薪$35,000」

攻防3:法庭上的「職業殺手鐧」

  • 律師當庭播放黃先生工作影片,並質問保險公司醫生:

「您是否知道鋼筋工需要全天候仰頭作業?您評估的『輕度工作』包含這些動作嗎?」
——法庭記錄第127段

攻防4:賠償公式的魔法改寫

  • 原公式:$18,000 × 5% × 96個月 = $86,400
  • 修正後:
  (基本薪$18,000 + 平均加班費$10,500)× 30% × 96個月  
  = $28,500 × 28.8 = $820,800  
  • 最終和解金額$520,000(因黃先生同意分期支付)

攻防5:心理戰的終極一招

  • 律師向保險公司發出「擬提起刑事訴訟」通知書,指控其:
  • 違反《僱員補償條例》第40B條「故意低報賠償」
  • 此舉促使保險公司48小時內提出新和解方案

案件啟示:你可以複製的勝訴公式

  1. 醫療報告必須包含
  • 具體職業需求分析
  • 與實際工作動作的關聯性
  1. 薪資證明三層防護
  • 銀行流水 + 稅單 + 僱主書面確認
  1. 談判致命金句

「請書面說明貴司是如何得出這個賠償數字,包括所有計算參數。」
(根據保監局GL14指引,保險公司必須完整披露)

僱員自保指南

僱員必存文件

  1. 薪資證明
    • 銀行月結單(顯示加班費)
    • 稅單(證明年收入)
  2. 工作內容錄影
    • 例如:搬運重物的實際重量

#工傷賠償計算 #永久傷殘認定 #香港勞工法 #保險壓價手法
#職業病索償 #收入損失證明 #勞工處調解 #區域法院訴訟